企业名称:江苏盈灿律师事务所
联系人:黄宁
电话:0516-83805891
传真:0516-83805891
邮箱:incholjs@126.com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建国东路217号,上海孕婴城1720室
【摘要】:《民法典》的出台及适用,将居住权赋予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居住权权益的保护具有法治社会和人权保障的双重重要特征,基于此,居住权民事权益在法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居住权的含义、居住权的法律规定、居住权的理论实践价值等方面,对居住权权益保护进行探讨和研究,探索在居住权保护的实践中,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如何进一步完善居住权保障的范畴和规定、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监管,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以及加强社会支持等保护机制,以期为居住权权益保护的不断完善提供一点多维度的思考。
【关键词】:居住权;民法典;权益保护的价值;机制探讨
一、居住权的内涵及其法律规定
居住权是指公民依法在居住建筑中享有用途权和对其建筑物的享有、使用的一种物权,主要是保障公民的居住需求,改善其生活环境,保障其人身和生活的权益。居住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保障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权益,选择居住的自由和不受非法干扰的权利,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
(一)国外居住权的含义及其法律规定
居住权这一概念是一项国际人权标准,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所认可和普遍尊重的一项基本权利。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人人在各国境内有权自由迁徙和居住[1]。”将居住的含义表述为具有普遍人权、是一种人生而具有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是一国政府应当为本国公民提供的必要保障的论述。1976年1月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这是国际上关于居住权的法律依据,规定了所有人享有适宜的居住标准的基本权利,并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措施,确保人民能够实现这一权利。公约规定的适宜居住条件包括:安全、卫生、足够的隐私、充足的空气通风、充足的日照、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旨在为世界范围内所有人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
美国关于居住权的保障主要来自于联邦宪法和各州的法律规定。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了公民享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其中包括了不受非法搜查和没收的权利。此外,《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禁止各州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上的权利,也被视为是居住权保护的法律依据。美国联邦政府还制定了多项法律和政策来保障低收入人群和军人、老年人的住房权利。例如,联邦住房管理局制定了住房贷款保险和公共住房计划,以帮助住房困难人群获得住房贷款或公共住房。此外,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门还提供各种服务,以确保美国的住房政策和计划符合联邦法律的规定和标准。美国各州由州议会或州行政机构在州法律中,分别制定本州的住房和房屋租赁的规则和法规以确保各州的居民拥有适宜的居住环境和住房条件。1968年,美国联邦法通过了《联邦公平住房法案》(The Fair Housing Act of 1968),该法律旨在保护人们免受因种族、肤色、宗教、国籍、性别、家庭状况和残疾而发生的住房歧视,以此来保护人们的居住权。各州也设立了住房法规,保护各种人群的住房权益。如部分州禁止房东有选择地拒绝租给那些收入不足的租户,或限制根据驱逐原因拒绝同一租户再次租赁的规定。
美国设立联邦平等住房委员会(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负责保护住房平等法案的执行并处理与住房和城市发展有关的纠纷和申诉。此外,美国国家公民联盟(National Civil Rights Union)为弱势群体提供居住权的法律支持。
(二)中国关于居住权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编物权部分规定了居住权,该规定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了居住权的设立、范围、内容、行使、终止等方面内容,并对居住权的建立与保障、居住权人与非居住权人的权利义务等进行了原则性概括,为保障公民的居住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居住权是居住权人依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是保障居住权人居住权的重要法律依据,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生活安宁的重要保障。与公法上国家保障人人有房屋居住的权利不同,民法上的居住权是用益物权中使用权的类型之一[3]。
此外,中国还设有多项保障性政策来保障居住权的实现,如社会保障体系中包括住房补贴和保障性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对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等住房保障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居民的居住权,为实现住有所居、住得安心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
二、居住权权益保护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探析
理论上,居住权权益保护的理论依据是人权保障和社会公正。人权保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之一,保障人的权利和尊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居住权,则是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之一。居住权权益保护也是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保每个人都有适宜住房和居住环境。实践中,居住权的保障能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的幸福感、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民法典中,居住权受到了法律的明确规定和保护,这是基于居住权权益的保护具有法治社会和人权保障的双重重要特征。从法治社会的建设角度看,保障居住权益需要具备相对完善的法律环境,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规约束范市场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得以行使,当居住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利,在司法机关的监督下采用法律手段予以保护。来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从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居住权的保障是尊重和保护公民的人权的基础之一。保护居住权益,促进人权公正保障,也有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同样地,居住权是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与生命权、人格权、财产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居住权权益保护在保障个人权利方面的地位
居住权属于个人权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个人权利保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居住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身体安全以及其他基本的自由和尊重。
第一,居住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身体安全,还有其他保障个人权利的基础。住房是人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保证了基本的住房条件,能够避免人们在居住上所遭受的伤害和危险。如果一个人无法获得符合安全标准的住房或者住房中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将受到威胁。以法律形式确定了居住权的权利保护,才有保障其隐私、自由、通信等基本权利的空间。
第二,居住权保护体现了中国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的理念。保障居住权益是中国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之一,把人的居住安全和福利作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居住权保护是社会正义的具体体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障公民基本住房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更好、更公平的社会服务,推进社会公正的发展,让每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都能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形成社会正义观念。居住权的保障,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也是彰显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维护。针对因人口流动、缺乏经济保障等出现存在住房问题的人,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其居住权益。
因此,居住权在个人权利保障中具有重要地位,关系到人的生命、身体安全和基本权利的得以保障。
(二)居住权权益保护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促进作用
居住权保护对于市场经济和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住房政策的落实和居住权的保障,不仅可以满足住房需求,还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首先,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住房是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对于公民来说,拥有符合标准的住房具有非常高的迫切性。对居住权的权益保护,直接反映市场的供给需求,促进租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其次,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住房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过居住权的保护,能够增加消费市场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进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良性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无论是福利性住房还是市场化住房,居住权的保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对于住房困境和居住权受到侵害的人来说,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有力介入,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的矛盾和紧张气氛,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再次,能够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居住权的保障是政府和相关部门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政府通过出台各种住房政策和措施,加大住房的投入和质量的提升,展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责任意识。同样地,居住权保障又能够促使政府对房地产市场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良好的房地产市场规则可以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4],从而加强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及规范市场秩序。
因此,居住权的权益保护,是维护人的各项基本权利价值的重要环节。不仅体现在人的自由、隐私、尊严的维护和社会的公平,而且间接保障其他权利的价值和实现。
三、居住权权益保护的有效机制探索
居住权是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权益,探索居住权保护的有效机制,值得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些机制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政策制度体系、提高政策实施效率、加强社会支持等方面。其中,完善法律法规是保障居民居住权的基本措施。政策制度建设可以促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落实,政策实施是保障居民居住权的重要保证,确保政策制度不停留在纸面上,能够真正得到落实。社会支持则可以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到居住权权益保障中去。
(一)建立和完善居住权保障法律制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确保居住权益得到保障的关键因素。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有效的机制支持居住权权益的保护。
民法典物权编中第三百六十六条至第三百七十一条规定了居住权,列入了用益物权的分编中,是当前确保居住权益得到保障的的法律依据。从条文来看,享有和行使居住权以及居住权保障程序缺乏进一步的细致规定。如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居住方式的法律保障规定,居住权保障程序及诉讼机制,住房供应机制保障等法律条款,更大限度地确保居住权益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完善法律制度过程中,遵循公平、公正以及市场化原则以满足低收入群众和弱势群体居住权的权益,不断升级国家的法治力量,体现国家的法治理念和法治实践。
进一步明确居住权益的法律内涵以及出台居住权保障管理规则。包括居住环境的安全、卫生、舒适、安静和空气质量等方面,还应该涵盖住房质量、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停租和解除合同及受到侵害造成经济损失的赔偿规则等方面,确保居住权人各项民事权益。与此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出台居住权保障管理规则和相关指导文件,明确居住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双方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助力居住权保障法律体系的全方位落实;政府还应督促房地产中介公司、房地产经纪人等相关从业者做到诚信公正的中介交易行为。此外,明确维权举报渠道,确保公民及时寻求帮助,维护居住权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构建住房监管机制
住房监管机制通过规范、监管和管理住房市场来保障公民的居住权益。对房屋建设质量、房屋安全、维修及日常维护等多方面进行监管,确保房屋建设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规定。建立房屋检测评估体系,定期检查涉及住房质量、安全、消防、卫生、燃气等方面的安全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并跟进整改情况,确保住房质量和安全。在监管流程中,包括信息公示、调查取证和处罚等应保证监管的程序透明、有序,确保监管工作的严谨性和可操作性,保障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住房监管机构应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等经营主体的信用监督和管理。在主体责任方面,厘清房产开发商、建筑商、监理方等各方在住房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责任。对于建筑安全和房屋质量显现出来的违法行为应依法查处。另外,建立健全投诉举报体系,及时受理和处理居民投诉、举报,指导和帮助居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根据投诉、举报内容及时查处行业违规和违法行为。
(三)建立居住权保护公益诉讼机制
建立公益诉讼此类机制,设立利益保护组织,能够促进居住环境整体提升、解决面临的居住问题提供有效途径,也能为居住权遭受侵犯时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
首先,建立和完善居住权保护公益诉讼法律框架,制定居住权保护公益诉讼法规,为公民提供起诉居住权侵犯的合法途径。加强立法监管和推动法律实施,鼓励公益性团体、行业协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使公益诉讼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向公众宣传维权渠道和途径,加强居民对于居住权保护公益诉讼的认识和了解。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以及社会媒体等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维权渠道和途径,让公众了解自身权益;可以在网站上公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向居民提供维权指南,加大对居住权问题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对居住问题的能力。在公益诉讼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加强公益诉讼法律知识的普及,让公民了解如何开展公益诉讼及认识到公益诉讼的重要性和价值,增强公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另外,还可以在公共场所和各居委会设立诉讼窗口,向民众宣传建设与保障居住权的一系列政策,更好地推进公众维权等工作。在公益诉讼窗口中提供法律援助,为公民维权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公民解决法律问题。
(四)运用数字技术发展的成果助力居住权保障机制
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居住权保障研究提供便利。数字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搜集和整理大量数据,进行数据的挖掘和分析,构建居住权保障数据指标体系,对居住问题进行细分和量化,为全面深化城市居住权保障研究提供有力的数字化手段。为深入探索和完善城市居住权保障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建立住房保障的信息数据库,不限于房屋交易、房屋出租、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数据库涉及房产土地、供应和需求等信息,涉及住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信息,通过对数据展现出来的信息和规律进行深度分析研究,总结规律。为政府和市场提供更全面、便捷、有效的数据依据。
运用数字化地图提供动态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功能获取城市的社区规划、交通状况、建筑年限与居民人口的住房现状等信息。实践中有利用百度地图热力图,通过分析人群的集聚位置和人口重心等指标,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5]对移动信令数据进行空间处理,识别出上海市公共中心等级和类型,并对功能区地块的混合度进行判定。[6]故,数字化地图的使用可以提供动态的数据和信息,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出更加实用有效的居住权保障方案。
综上所述,居住权的保障机制是多维度的,涵盖了法律规定、政府管理和社会力量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团体、相关企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居住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并确保这一权利得到维护。
四、结语
居住权权益保护作为法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拥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益的重视,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居住权权益保护具有人权的特征,国家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其对公民居住权的保障和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确保居住权益得到全面有效地保护。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居住权保护的制度和机制,深入研究和系统整合,发挥居住权保障的多重价值。进一步完善居住权保障的法律制度体系,规范、监管和管理住房市场、公益诉讼机制的展开、运用数字技术发展的成果等扩大公众参与居住权保障和维护的渠道和途径。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居住权权益保障方面的监管和保护,以实现居住权权益保护与社会和谐共存的目标。
(本文章为作者原创,转载需经作者同意)
[1]联合国网站https://www.un.org/zh/universal-declaration-human-rights/.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www.scio.gov.cn .
[3]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精释与实案全析(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515.
[4]陈杰.居住权保障对房地产市场治理的重要意义[J].国家治理.2018,(41).33-39.
[5]吴志强,叶锺楠.基于百度地图热力图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6(4):33-40.
[6]钮心毅,丁亮,宋小冬.基于手机数据识别上海中心城的城市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14(6):61-67.